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1、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在可以預見未來的較長時間里,能源的需求量會持續(xù)快速上升。雖然煤炭使用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作為第一主要能源不會改變,到2030年我國煤炭消費占比仍將達到55%左右。由于我國90%的煤炭為地下開采,而且50%埋藏深度超過1000米,深部煤層瓦斯爆炸、巖層垮塌、突水等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率高、偶然性強,煤炭開采面臨著大采深、高危險、采掘難的特殊難題。針對煤炭能源技術革命的發(fā)展需求,傷亡率高、效率低的開采方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開采的需要,無人化、智能化開采是世界范圍內(nèi)煤礦實現(xiàn)安全、高效、綠色目標的急切需求和有效途徑。
煤巖識別作為國際煤炭開采領域共同追求但尚未解決的前沿技術,一直是阻礙無人化煤炭開采領域研究和應用的重大難題。
深入研究煤巖高分辨率反射光譜的特征及其差異,以及基于反射光譜高效地區(qū)分煤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掌握基于反射光譜技術的煤巖識別基本原理以及有效識別方法將為煤巖識別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重要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性指導。
2、煤的反射光譜特征
反射光譜技術在煤礦、巖礦遙感領域的應用為煤巖識別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獲取煤巖的反射光譜特征是研究基于反射光譜煤巖識別方法的基礎,已有少數(shù)學者研究了部分煤巖的可見-近紅外反射吸收光譜特征。然而還未有針對我國典型煤和煤系巖石反射光譜特征的系統(tǒng)性研究,研究典型煤和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特征不僅為利用光譜波形低成本快速地鑒別煤和煤系巖石種類提供依據(jù),也為研究煤巖反射光譜的差異性及識別方法提供前提。煤和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曲線特征是進行煤巖反射光譜差異性分析的基礎,煤巖反射光譜差異性是進行煤巖區(qū)分的直接依據(jù)。
為此,本章對各類典型煤和煤系巖石可見-近紅外反射光譜曲線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煤巖反射光譜特征所對應的物質(zhì)成分機理;
2.1 典型煤種的光譜反射率曲線
在煤炭分類國際標準 ISO 11760 Classification of coals 和中國國家標準 GB/T5751《中國煤炭分類》中,對煤炭給出了相同的定義,即煤炭是主要由植物遺體經(jīng)煤化作用轉(zhuǎn)化而成的富含碳的固體可燃有機沉積巖,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zhì),其灰分產(chǎn)率小于或等于 50%。兩標準都將煤按照其變質(zhì)程度分為無煙煤、煙煤、褐煤三大類。由以上標準可知,煤為一種沉積巖,然而由于無煙煤煤化變質(zhì)程度高,也有專著將部分無煙煤歸屬到變質(zhì)巖類型。本文按照 GB/T 5751 進行了小類的取樣,選取了12 種典型煤種作為研究對象,涵蓋了無煙煤、煙煤、褐煤三大煤類,具體如表1 所示。表1 中 12 種煤樣由上到下按照煤階降低的順序排列,包含了每種煤的產(chǎn)地及煤礦。
表 1 典型煤種試樣
本文利用煤 0.5 mm 粒度粉末試樣抹平表面反射光譜模擬塊狀原位煤巖試樣表面反射光譜。近距離采集的表1 中 12 種煤 0.5 mm 粒度粉末抹平表面的反射光譜如圖1、圖2、圖3 所示。
圖1 無煙煤光譜反射率曲線
圖1、圖2、圖3將350-399nm和2451-2500nm波段光譜曲線去掉,只保留了400-2450nm波段光譜曲線。由圖1可知,兩種無煙煤整體光譜曲線波形呈水平狀,無煙煤一號整體光譜曲線有微弱的下降趨勢,無煙煤二號相對水平,無煙煤二號光譜曲線整體反射率稍高于無煙煤一號。在400-1000nm波段,兩條光譜曲線均出現(xiàn)頻繁的吸收谷特征,在1000-2450nm波段基本都未出現(xiàn)明顯的吸收谷特征。
圖2 煙煤光譜反射率曲線
圖2中8種煙煤的整體光譜反射率隨煤階的降低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且煤階越低,上升趨勢越明顯。隨煤階降低,2100-2400nm波段范圍出現(xiàn)的吸收特征越來越明顯。當煤階較低時,如1/3焦煤、氣肥煤、氣煤光譜曲線從約2200nm處停止隨波長增加的整體上升趨勢。在400-1000nm波段,大多數(shù)反射光譜曲線均出現(xiàn)頻繁的吸收谷特征,在1000-2450nm波段均出現(xiàn)明顯的吸收谷特征,煤階變低時吸收谷特征不僅變多,而且變明顯。
圖3 褐煤光譜反射率曲線
圖3中兩種褐煤的反射光譜曲線隨波長的增加整體波形先上升,然后從約1800nm處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吸收谷,整體波形開始下降,褐煤二號光譜曲線整體反射率稍高于褐煤一號。在400-1000nm波段,兩種褐煤的反射光譜曲線均出現(xiàn)頻繁的吸收谷特征,在1000-2450nm波段均出現(xiàn)明顯的吸收谷特征,兩種褐煤在1900nm附近均出現(xiàn)明顯的吸收谷特征,褐煤二號最為明顯。12種煤的反射光譜曲線在400-2450nm波段整體變化規(guī)律及較明顯吸收谷波長位置如圖4所示。
圖4 12 個典型煤種可見-近紅外波段反射光譜曲線明顯吸收谷位置
35:無煙煤一號;59:無煙煤二號;36:貧煤;37:貧瘦煤;38:瘦煤;39:焦煤;40:肥 煤;41:1/3 焦煤;42:氣肥煤;43:氣煤;44:褐煤一號;45:褐煤二號
從圖4可知,12種煤整體反射光譜曲線表現(xiàn)為隨煤階的降低,曲線升高,即整體反射率增加,波形由近水平到正傾斜且傾斜程度逐漸增加,低階煤近紅外波段光譜反射率曲線的后半部分波段整體波形變水平到負向傾斜。
2.2 煤反射光譜曲線參數(shù)化及規(guī)律
光譜曲線特征參數(shù)化,是為了將光譜曲線特征轉(zhuǎn)化為適于計算機進行計算分析的形式。為此,對反射光譜曲線特征進行定量表示,用參數(shù)化的方式來表達反射率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反射光譜曲線特征參數(shù)化和參量提取,構建分析特征參量集,為后續(xù)光譜匹配、分類、識別、反演奠定基礎。如前所述,12種煤在近紅外波段(780-2450nm)反射光譜曲線整體變化斜率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為此從780nm波長點開始計算煤反射光譜曲線的光譜斜率。圖5中選取了前述12種煤樣中的4種代表性煤巖的反射光譜曲線,包括:煤階最高的煤種—無煙煤一號(35)、煤階最高的煙煤—貧煤(36)、煤階最低煙煤—氣煤(43)、煤階最低的褐煤—褐煤二號(45)。
圖5 代表性煤樣反射光譜曲線特征參數(shù)化
3、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特征
煤系巖石是利用反射光譜技術進行煤巖識別研究中需要識別的主要賦存巖石,根據(jù)上一章收集的煤系巖石類型及分析,煤系巖石主要包括泥頁巖、砂巖、灰?guī)r三個沉積巖大類。類似于地表同類沉積巖,在近紅外波段,煤系巖石反射光譜特征也主要取決于其中礦物的光譜特征,而礦物的反射光譜吸收特征主要取決于礦物中吸收基團在中紅外波段吸收光譜基頻的合頻和倍頻。受煤形成過程中復雜的沉積作用影響,煤系巖石多含有一定的有機碳質(zhì)成分,因此相比較于地表同類沉積巖,光譜反射率相對較低,吸收特征也有所衰減。
針對煤礦高光譜遙感的需求,煤系巖石光譜反射率的研究多集中在礦區(qū)地表堆積煤矸石。本節(jié)重點分析煤礦井下采集的泥頁巖、砂巖、灰?guī)r三大類煤系沉積巖中的典型類型在可見-近紅外波段光譜反射率曲線特征。研究結果不僅為研究煤巖識別提供基礎,也對于理解煤系巖石的光譜信息,采用煤系巖石反射光譜波形特征進行煤層地質(zhì)鉆孔巖心判斷提供參考信息。按照涵蓋泥頁巖、砂巖、灰?guī)r三大類煤系沉積巖的原則,選擇了山西馬蘭煤礦、山西新景煤礦、山東東風煤礦、山東興隆莊煤礦四個煤礦具有代表性的11個頂?shù)装鍘r石試樣作為研究對象,巖石類型、外觀特征、煤層分布、產(chǎn)地煤礦等信息如表4所示。表4中11個煤系巖石試樣按照巖石類型順序列出。
表4 典型煤系巖石試樣
與前述煤反射光譜特征分析相似,針對表4中的煤系巖石,為獲得均質(zhì)巖樣的穩(wěn)定光譜反射率數(shù)據(jù),本文利用煤系巖石0.5mm粒度粉末試樣抹平表面反射光譜模擬塊狀煤系巖石試樣表面反射光譜。上一章近距離采集的表4中11個煤系巖石0.5mm粒度粉末抹平表面的反射光譜如圖6、圖7、圖8所示。與前述12個典型煤種光譜反射率曲線相同,因350-399nm和2451-2500nm光譜曲線暗電流噪聲較大,只取400-2450nm波段光譜曲線,包括400-780nm可見波段、780-1100nm短波近紅外波段、1100-2450nm長波近紅外波段,且各分圖縱坐標比例一致。
圖6 泥頁巖光譜反射率曲線
在圖6中的5個泥頁巖光譜反射率曲線中,碳質(zhì)泥巖(46)與其余4種試樣的光譜曲線相比,整體反射率最低,吸收谷特征最少,碳質(zhì)泥巖(46)光譜曲線整體波形呈凹形,同一煤礦的碳質(zhì)泥巖(48)以及其余3種泥頁巖整體波形均呈凸形。此外,黑色頁巖(58)整體吸收谷特征也較弱。除碳質(zhì)泥巖(46)外,其余4種泥頁巖在400-1100nm可見-短波近紅外波段均呈現(xiàn)隨波長增加的多個吸收谷。此5種泥頁巖在1100-2450nm長波近紅外波段的1400nm、1900nm、2200nm波長點附近均呈現(xiàn)出吸收谷特征,碳質(zhì)泥巖(46)與黑色頁巖(58)較微弱,且兩者在2350-2450nm波段的光譜曲線呈現(xiàn)出頻繁的波動趨勢。
圖7 砂巖光譜反射率曲線
圖7中的4種砂巖光譜反射率曲線整體波形均呈凸形,其中兩種粉砂巖整體光譜反射率較高,平均大于10%,且吸收谷特征較為明顯。在400-1100nm波段的中后段,4種砂巖均呈現(xiàn)出多個吸收谷特征。在1100-2450nm波段,中粒砂巖和細砂巖的較明顯吸收谷出現(xiàn)在1400nm、1900nm、2200nm波長點附近,粉砂巖(09)的較明顯吸收谷出現(xiàn)在1400nm、1900nm、2200nm、2350nm波長點附近,粉砂巖(28)的較明顯吸收谷只出現(xiàn)在了1900nm波長點附近。
圖8 灰?guī)r光譜反射率曲線
圖8中的兩種泥質(zhì)灰?guī)r光譜反射率曲線整體波形均呈凸形,其中泥質(zhì)灰?guī)r(08)整體光譜反射率較高,大部分波段大于10%。兩種泥質(zhì)灰?guī)r在400-1100nm波段均呈現(xiàn)出多個吸收谷特征,在1900nm、2350nm波長點附近均呈現(xiàn)出強吸收,在1400nm、2200nm波長點附近均呈現(xiàn)出弱吸收。圖6、圖7、圖8中11個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曲線,除碳質(zhì)泥巖(46)外,整體表現(xiàn)為,在可見-短波近紅外波段均出現(xiàn)多重吸收谷,在長波近紅外波段,吸收谷基本分布在1400nm、1900nm、2200nm、2350nm4個波長點附近,整體波形上凸。而碳質(zhì)泥巖(46)光譜曲線吸收谷特征微弱,2350-2450nm波段波形波動頻繁,整體波形下凹,與煤的光譜曲線較相似。11個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曲線在400-2450nm波段較明顯吸收谷波長位置如圖9所示。
圖9 11 個典型煤系巖石可見-近紅外波段反射光譜曲線明顯吸收谷位置
46:碳質(zhì)泥巖;48:碳質(zhì)泥巖;67:黑色頁巖;58:黑色頁巖;69:砂質(zhì)頁巖;68:中粒砂巖;47:細砂巖;09:粉砂巖;28:粉砂巖;08:泥質(zhì)灰?guī)r;04:泥質(zhì)灰?guī)r
為方便觀察,圖16將11個煤系巖石的反射光譜曲線進行了偏移區(qū)分,同一大類巖石光譜曲線采用了相同的顏色表示,400-1100 nm波長范圍各吸收谷和2350-2450 nm 波長范圍頻繁波動帶整體標記,1400 nm、1900 nm、2200 nm、2350nm 各波長點吸收谷單獨標記。
4、結論
本章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煤的反射光譜特征及其物質(zhì)成分機理: 在近紅外波段,煤光譜反射率曲線隨煤階的降低而升高整體光譜曲線波形由近水平到正斜率變化且斜率逐漸增加。煤在可見-近紅外波段包括13個波長位置的較明顯吸收谷,其中455nm、514nm、591nm、662nm、770nm、900nm1106nm、1342nm位置吸收谷在各階煤種中均有出現(xiàn),1418nm、1698nm、1905nm、2196nm、2303nm位置吸收谷在煤階變低時出現(xiàn),且煤階越低越明顯。煤分子結構的芳構化趨勢是煤階降低時反射率升高、光譜波形由近水平到正斜率變化的原因,煤中基團合頻、倍頻增多是煤階降低時近紅外波段吸收特征增強的原因。
推薦:
無人機高光譜成像系統(tǒng)iSpecHyper-VM100
一款基于小型多旋翼無人機高光譜成像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高光譜成像相機、穩(wěn)定云臺、機載控制與數(shù)據(jù)采集模塊、機載供電模塊等部分組成。無人機機載高光譜成像系統(tǒng)通過獨特的內(nèi)置式或外部掃描和穩(wěn)定控制,有效地解決了在微型無人機搭載推掃式高光譜照相機時,由于振動引起的圖像質(zhì)量較差的問題,并具備較高的光譜分辨率和良好的成像性能。